大班奥尔夫同题研讨《我的朋友在哪里》
时间: 2012-03-08 作者: 浏览次数: 2063
| 研讨题目 | 大班同题研讨《我朋友在哪里》 | ||
| 参加人员 | 马静娴、陈锋、邱燕、陈允诗、 彭蓉、顾晓红、王晓红、王秦、 方萍、季建红 | 主持人 | 陈锋 |
| 研讨时间 | 2011、12 | 记录人 | 邱燕 |
| 研 讨 活 动 详 细 记 录 | 大班班组的顾晓红和王秦两位老师就《我的朋友在哪里》进行了同题开课。在内容相同的情况下,大班的老师吸取了奥尔夫的一些新的教学方式后,有创意的设计了活动,并认真组织实施。开课后,课题组老师就这两位老师的开课情况进行了研讨。研讨情况如下: 王晓红老师: 从动物园开始,整个活动以故事贯穿,比较连贯。老师在出示火车时,最好不要一下把所有的节奏音符都展示出来,可以一节一节的出示。后面环节可以适当加深一点难度,最后一拍可以换一个乐器拍。 王秦老师: 用一个故事小猫找朋友来贯穿活动,用火车车厢来练习节奏这方法都比较好,后面的用火车正开和反着开来练习节奏,感觉比我要好些。 彭蓉老师: 前面一开始用小猫找朋友一问一答的方式来教唱歌曲,我觉得最好,非常清楚。学习节奏应该有个过渡,再突出一点会更好。出示了图谱,非常形象,便于幼儿园理解。顾老师还注重指挥,在细节的地方,如跺脚和拍手节奏交换一下,会更好。幼儿分成四组,用不同的形式进入,适当提高些难度。 陈允诗老师: 几个环节我很喜欢,指导与可以更清楚些,图谱比较好,很快让孩子进入角色。学会看老师指挥,拿乐器伴奏,形式多样,非常清楚。 陈锋园长: 跟原有的教案不一样,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这次活动。从教案和活动进行来看活动设计的调理非常清楚。把奥尔夫音乐教学和我们传统的音乐教学做了很好的融合。顾老师把它运用进去,很扎实。最后播放音乐演奏时,发现音乐的速度很快。所以放出来时,小朋友一愣。以后有这种状况,老师可预先更近一步,让孩子的练习速度接近乐曲速度后再播放乐器,应该会好些。 | ||
| 备注 | | ||